当前位置: 畅游小说> 其他类型>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第251章 四倍的钱(2/3)

第251章 四倍的钱(2/3)

p>

    不过这一次户部预算投入到教育这一块的经费却不太多。



    大宋朝全国二十四路,目前在读的太学及州县官学的学生总共有十六万七千人。



    收取的学费有三十万贯,学校还有田产,每年产出来的粮食供学校学生使用。



    全国教育支出只有二十六万贯,也就是说,宋朝办教育是稍稍盈利的。



    在科举方面,宋朝同样不吝惜钱财,凡是通过了乡试,可以进京城参加谢试和殿试的考生,只要没有路费,就由朝廷支付,这种制度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军事教育方面宋朝其实做的非常好。



    早在仁宗朝时期就开设了武学,后来规模逐渐扩大,到宋钦宗建康年间时,从中央到地方各州县都普遍设立了武学。



    不仅教骑射,而且还要学兵法。



    武学的学堂分上舍、内舍和外舍三等,每年春秋要进行考核,以便评定学生等级。



    除了军事理论之外,甚至还要教授气象、地理、策略等其他相应的学科知识。



    在武学中评判优等的上舍生,才能够直接参加皇帝主考的殿试,除了科举的文度之外,宋朝同样有武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武学殿试,是由皇帝亲自考评,骑射通过之后直接授予武官。



    这一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赵桓需要做的是改革教育内容,扩大教育规模,形成更符合实战的军校。



    宋朝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在赵桓看来虽然还不够,但是实际上在整个封建王朝中,宋朝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仅空前,而且绝后,各朝代都远远不及宋朝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这造就了宋朝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傲人成就。



    在教育这一块,赵桓决定进一步投入经费,扩大教育规模和种类。



    梅执礼接着汇报在文教方面的开支。主要是朝廷用于刊印各种书籍的费用和补贴。



    宋仁宗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加上造纸术的普及,宋朝刊印了大量书籍,包括《太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