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精细微刻,独步瓷坛(2/3)
片脉络,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更细的还有盘边共有塑造58个花口,与花口相对应是双重花瓣纹,每个花瓣内,又印有复线纹或圆点。
盘壁是与花口相对应的弧褶,因弧褶多,故称“百褶”。
像是北宋印花牡丹蟠螭纹花口碗的印花,也属经典。
这只碗高2.8厘米,口径21.5厘米,足径13.6厘米。
碗壁作缠枝牡丹纹,碗心低陷作蟠螭纹。
盘的沿口,作回纹一道。
碗壁缠枝上,着有牡丹四朵。
缠枝环绕一周,花的布局非常有规律,左右出花,缠枝右出牡丹,与碗心相背。
左出的牡丹,随枝回旋,花朵转向碗心。
缠枝流畅,清明有致。
花瓣和叶片,春风拂动,婀娜多姿。
印纹精细,一片花瓣上筋络十余条。
一个花芯中圆点十余粒,均都能清晰可辩。
这一丝不苟的微刻印花工艺,也只有定窑能有此作为。
定窑印花牡丹纹饰的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除了牡丹纹饰单独表现之外,还与人物、动物及植物组合。
使印花进一步提高观赏性,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画面吉祥含义。
比如定窑中的戏婴题材最为精彩,北宋-金印花牡丹婴戏纹花口碗,其上的描图,就是其中的经典。
这只碗高7.5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8.2厘米。
碗边模印回纹。碗心印花牛纹图桉。
在碗壁有限的空间里,经营牡丹婴戏纹。
在花盛叶茂的花丛中,三个穿着背心的小童欢乐戏耍。
这些小童,有的伏地趴行,有的攀枝跃起,有的倒钩垂荡,个个天真活泼。
最主要的是,纹饰布局饱满,刀工娴熟犀利。
整器造型规正,胎体厚薄适中,艺术感染力极强。
这样的瓷器,不止是属于定窑精品,就算是在整个中华瓷坛之中,也是纹饰、工艺中的经典。
印花装饰始见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
定窑所印的图桉,都是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