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畅游小说> 其他类型> 晚唐浮生> 第八十二章 临别谈话(2/5)

第八十二章 临别谈话(2/5)

定无比。说起来有些悲凉,但这就是人生。

    「移民、兴农、修路、教化、贸易。」封衡胸有成竹地说道。

    「展开来讲一下。」邵树德微微颔首,道。

    「幽州蕃部,尚有一些须收尾。北平诸县原有百姓,再迁移五千户至湖北道,

    代之以关西移民。」封衡说道。

    「朕在幽州,尚有动乱。朕离开之后,或有更多人跳出来。封卿手段要柔和

    一些,别太生硬。」邵树德说道:「当然,若有人作乱,即刻联系驻军,厉行镇压。继续说吧。

    幽州的移民,其实也进入到尾声了,最多再持续三年,差不多就会稳定下来。

    到了那时,原幽州镇诸州也将成为大夏的核心基本盘——所谓基本盘,核心在于人,邵树德早早把握住了这个关键。

    「三茬轮作制会深入推广,配套之牲畜、农具以及足够的农学生,臣已多方联络,可陆续解决。」

    「很好。」邵树德点评了一句:「农牧并举之策,其意义并不在于农业,你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很好。

    三茬轮作制带来的农业可持续性增产,固然让人欣喜。但除此之外所带来的商业、手工业的繁荣,同样让邵树德很重视。

    皮革、牛筋、牛角、毛布、奶制品、烈酒等等,这是一连串的产业,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它们的

    存在,将给北方农民带来大量的现金收入,其意义非同小可。古来盛时,农民家里或许有足够的粮食,比如开元、天宝年间,耕作三年便有一年积蓄,谓之盛世。但农民们获取现金的渠道还是很少,生活提升到一定程度后,便上不去了,好像有条天堑横在那里一样。

    再从整体来说,随着气候的持续变冷,北方很多地方已经不再适合蚕桑。唐时有「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但现在你去泾原看看,还有没有人种桑织布了?很少很少了。

    说实话,现在绢帛的价格还是高于毛布的。如果有选择泾原百姓还是乐意织绸,而不是养了一大堆绵羊织毛布。

    但比起三十年前,气温的下降已经让人有所觉察了,传统的种桑织布的生产模式已经走向末路,不得不进行改变。

    来这世间一遭,享受了诸般用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