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畅游小说> 其他类型> 晚唐浮生> 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3/6)

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3/6)

    走过这个村子之后,邵树德又喊来了内务府的几位官员:府监野利经臣、少监赵植、少监张筠、府丞何允濂、府丞储仲业、虞候周知裕等。

    「今年伐渤海,内务府需组织一批人手随驾。」邵树德说道:「营田署的人负责皇庄选址,虞候司挑选少年,织造署考察皮货、药材,航运署也不能落下。」

    「陛下,可是要航运署去探查粟末水航道?」野利经臣问道。

    「非也。」邵树德解释道:「打下渤海东京、南京后,你们和工部、将作监的人通力合作,建造船坊。」「是。」野利经臣应道。

    最近他也做了一番工作,了解了一下渤海国的航运历史。

    其实渤海的航海技术也不算差。他们多次自东京龙原府、率宾府南下,远航日本,交流十分密切—后世日本博物馆中,还藏有多件渤海国文物,都是两国交流的佐证。

    除了渤海官方外,渤海民间与日本也有交流。好的方面有,留下了文化、商业、宗教交流的佳话,坏的方面嘛,就是海盗滋扰了。

    海盗主要是渤海国境内的二等民族黑水靺鞨。这些人航海技术还行,毕竟能跑到青州卖马的,肯定不算差。船只之间的差别就很大了,厉害点的海盗坐木船,差劲的海盗坐独木舟—般是用桦树皮、兽皮缝制,简陋到极点,一个大浪就能打翻的那种。

    商人、僧侣、海盗以及官方使团的主要出发地就在渤海的东京(珲春及以北)、率宾府(海参崴、双城子一带)。

    野利经臣想了想,圣人大概是想在此修建船坊。

    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龙原府,乃渤海国东京,听闻户口十余万,相对而言是个富庶的地方了,能够撑得起一个大型港口。

    在周围转了一圈之后,邵树德便返回了临朔宫。刚进交泰殿耍了一番,尚宫解氏来报:浿北土族悉数来京,愿献地归降。

    邵树德大喜,问道:「解尚宫,汉时此地为何名?」「大部为玄菟、乐浪二郡。」解氏答道。

    「令中书拟旨,置乐州。此为国朝正州,具体属县他们商量着办。」邵树德下令道。解氏轻声应下。

    女史拿来了笔墨纸砚,解氏当场书写—她写的是「中旨」,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必须到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