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畅游小说> 其他类型> 晚唐浮生> 第七十九章 面见使者(2/5)

第七十九章 面见使者(2/5)



    此女已换了一身汉人衣衫。

    昨晚还彻底洗沐了一番,邵树德亲自监督。原因是草原人洗澡少,身上味道重,因此他盯得很紧,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都要洗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洗完之后,他亲自验收,仔细检查。

    检查完后,发现还有很多黏黏的地方,于是又重洗了一遍,这才作罢。余庐睹姑、萧重衰、菩萨奴都经历过这个过程,月理朵也不能例外。

    “太冷了。”月理朵本不欲说话,但对上邵树德的眼神后,只能无奈说了一句:“一年比一年冷。”

    邵树德有些惊讶。她居然能发现这个秘密,不简单。

    或许有很多人能感觉到天气变冷,但能长年累月观察,并得出结论的并不多,这其实考验的是心思细腻和缜密的程度。

    “但渤海国还是很不错的,朕欲尽并其地,你觉得如何?”邵树德又问道。“恐非一年之功。”月理朵说完,便走过去拉住长子的手,不让他乱跑。邵树德的目光追随过去。

    余庐睹姑觉得很不舒服。“陛下。”她轻轻走了过来。

    “带着身子就别乱跑了,回南楼静养吧。”邵树德看了她一眼,道。说完,又研究起了附近的环境。

    八月初,树叶已经有星星点点的黄意了。再过些日子,缤纷落叶而起,鸟鹊南飞,就真的进入冬季了。

    在入冬之前,各路兵马能取得多少进展?他心里也没数。

    不过在前几天,他收到了两个意外的好消息:一、留守乌骨城的五百安东府兵杀城中将吏,夺占城池;二、大澍贤受到新王猜忌,有意投夏。

    对于第一个好消息,他的反应是令安东府征发会骑马的土团乡夫,沿着海岸线疾进,增援乌骨城。乌骨城就是后世辽宁凤城东南的凤凰山城,高句丽时代就有的险要城池,乃平壤之门户,尤为紧要。夏军鼎盛时期在此驻军两千人,后削减到五百,留兵戍守的原因是为了接收渤海国提供的粮草—稻米主产区湄沱湖(兴凯湖)的粮食,陆路转水运,最终通过鸭绿江南下,抵达乌骨城集散。

    渤海国其实一直要求夏军撤离乌骨城来着,但他们宁可削减驻军人数,也没有彻底放弃军事存在,如今果然建功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