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畅游小说> 其他类型> 晚唐浮生> 第六十四章 打醒(1/5)

第六十四章 打醒(1/5)

    上一本书《通货》,邵树德讲的都是十分概念性的东西——他也只打算写概念性的东西。

    他始终无法理解,很多商人在实际经营中,明明已经对这些概念有模糊的认识了,甚至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为什么不出一本书呢?

    其实不光商业,其他很多方面都如此。

    既然没人做这件事,他就来做。

    商人可能懂货币,但官员不一定懂。对当官的来说,无需高深的理论,概念性的东西了解下就行了,免得贻笑大方,做出拍脑袋的决策。

    而在这本书完成之后,《人口陷阱》开写之前,邵树德一度想再写本关于货币、商业、信用方面的入门书籍,但基于上个理由,他放弃了。

    如今这个天下,不具备全面使用金属货币的能力,存量不够。

    腊月下旬,在《通货》这本书彻底完稿,《商业》、《地租》、《赋税》、《人口》四本书都只开了个头的时候,户部尚书杜晓带着几位佐贰官员先期抵达——他是在今年初接替兄长杜光乂出任户部尚书的,兄长的心疹愈发严重,不得不回家休养。

    当天晚上,他收到了一份《通货》手抄版,于是彻夜通读。

    腊月二十三日,邵树德在蓬莱殿内召见户部诸位官员。

    “书看完了吧?”邵树德直截了当地问道。

    “看完了。”杜晓回道。

    其实不光他看完了,几位侍郎、郎中、员外郎们也各自手抄了一份,回去阅读。

    “怎么样?”

    “陛下不会是想废除绢帛,推广银钱吧?”

    邵树德一听就笑了,问道:“朕看起来这么傻吗?”

    杜晓无语。

    他知道圣人一直对银元情有独钟,并衍生出了银元票这种东西。

    当然,杜光乂是支持圣人的某些政策的——

    三十年前,为了缓解钱荒,圣人大力推行集中交易、记账货币的模式,使得民间对金属货币的需求大大降低。

    三十年后,商人们已经渐渐熟悉并认可了这种模式,因为真的非常便利于商业交易。

    三十年的时间,这种习惯、认知一直在不断强化着,以至于现在银元票的信用大大增加,可以直接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