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畅游小说> 其他类型> 晚唐浮生> 第五十章 书稿(2/5)

第五十章 书稿(2/5)

权不小,因此上到西州刺史,下到普通百姓,基本都给予他方便,有问必答,甚至冬宫内的汉文、回鹘语书籍也能查阅,并给他配备了翻译——若非夏宫远在庭州,大雪封山的话,甚至连那边的典籍都可以看。

    一年时间下来,本就是都水监资深官员的乌光赞,算是对西州的井渠系统有了相当的了解,并尝试着总结经验,写下了一些手稿,以便日后复习。

    “可否让朕一阅?”邵树德问道。

    “自然可以。”乌光赞招了招手,随从打开藤箱,取出一份手稿,献给圣人。

    邵树德就站在田埂上,逐字逐句翻阅。

    看完之后,闭目沉思良久,最终睁开眼睛,露出了微笑。

    他说过的话,有人不当回事,有人则奉若圭臬。

    他在教育儿子的时候,提出过“海拔”这个概念。

    他在讲武堂交流的时候,也提出过海拔。

    他在国子监看望学生的时候,还是提过这个概念。并且,以海拔为引子,衍生出了高原、盆地等地理名词。

    乌光赞看样子是记在心里的。

    他在书中指出,高昌整体是个盆地,海拔相对非常低,最低点是觉洛浣湖(艾丁湖)。沿此湖向北行二三百里,海拔逐渐增高,直至遇见万仞高山。

    高山终年积雪,开春之后,冰雪融化,渗入地下的粗砂砾中,然后一步步向低处汇聚,这就是井渠修建的意义所在,即通过人工干涉,让高山融水沿着固定的地下暗河河道流淌,为人类所用。

    另外,他还同样指出,高山融水并不总能渗入盆地,中途可能会被岩石阻截。证据便是火焰山中涌出的地泉,无处可去的时候,汇聚成河流,从地表倾泻而下——这也可以反过来证实他提出的理论。

    “多走走,多看看,继续完善你的理论。”邵树德说道:“你可知此书若成,对西域有何意义?”

    “在选址的时候更准?”乌光赞说道。

    “远远不止。”邵树德哈哈大笑,心情万分愉悦。

    坎儿井这玩意到底是谁发明的,这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它有什么作用。

    吐鲁番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湖面位于海平面以下154米,是中国的自然地形最低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