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畅游小说> 其他类型> 晚唐浮生> 第三十七章 战略目标(3/5)

第三十七章 战略目标(3/5)

若实在舍不得战果,可遣杨都头领兵留守,呼应另外两路大军,但圣驾必须离开。”

    此言一出,很多人看向杨亮,窃窃私语。

    杨亮虽然勇,但他不是傻子,知道杨爚不轻不重地敲打了他一下。

    “嘭!”邵树德拍了下桌子。

    议论声停下来了。

    “阿啜,你曾与朕提起过呼罗珊大道,不妨与其他人也说说,从拔汗那往安西,还有哪些路,又该怎么走。”邵树德说道。圣人居然给他表现的

    机会,阿啜受宠若惊,立刻起身,道:“大汗,附近的呼罗珊大道分两支……”

    在阿啜的介绍下,众人大概清楚了波斯驿道的走向,核心在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是波斯重镇,呼罗珊大道上重要的商业城市。

    城池规模很大,有城堡、内城和外城三重,开有四座城门,东门被称为“秦(s)之门”,即中国之门——后世出土了秦景公之墓,其中有来自中亚的宝马陪葬,可见域外国家当时已能接触到秦国,古印度当时把中国称作ca,便是秦的发音,传到阿拉伯,变成s,再到希腊,变成Th。

    当然,最早在秦穆公时期,古印度的梵文中就有把中国称为“秦”的记载了。

    毕竟是春秋霸主之一,影响力大,又处于最西边,西域的国家当时也没条件接触到其他霸主,所以古印度便以为秦国是整个中国,忽视了齐国、晋国、楚国等其他国家。

    秦门东面,有一个叫扎敏的小镇,是呼罗珊大道的交汇点。从这里出发,经沙什(塔什干)、白水城(奇姆肯特)、怛罗斯(塔拉兹)、库巴勒(碎叶,即托克马克附近)到达上努舍疆,一共86法尔萨赫。

    上努舍疆为波斯人眼中的中国边界,位于伊犁河谷内。

    法尔萨赫是里程单位,约合6.24公里。

    从扎敏出发,还有一条路,即经萨巴特、俱战提、拔汗那、固巴、窝什、乌兹坎德,一共62法尔萨赫。从乌兹坎德出发后,就进入开发较差的部落区了,经艾特巴什,一共走八天,同样抵达上努舍疆,这也是呼罗珊大道的终点。

    整体来看,第二条路要艰难一些。

    按照唐人的记载,这里其实是葱岭北原路线,核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