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畅游小说> 其他类型> 晚唐浮生> 第二十四章 不要体面(2/5)

第二十四章 不要体面(2/5)

    尊重是打出来的。就渤海人那操行,实在无法让符存审尊重得起来。

    话说渤海这个国家,一直学习唐朝,也不管符不符合自己的国情。

    初唐到高宗是府兵的高光时期,渤海就学习唐朝

    ,大建府兵。

    从武后开始,府兵制逐渐败坏,以至于玄宗时开始实行募兵制。渤海国因为惯性,比唐朝军制改革晚了一些,但这时候也慢慢出现一些募兵了,多设在边疆军镇。

    等到安史之乱后,渤海国看到唐朝中央禁军大显身手,于是也开始建立“天子亲兵”。

    唐文宗时期,渤海国主大彝震被封为渤海王,册封使王宗禹去了渤海,回来后禀报,说渤海“置左右神策军、左右三军、一百二十司”。

    你看,连名字都和唐朝禁军一样,这学习的无脑劲头也是绝了,和日本有得一拼,根本不管自己的国情是不是符合。

    忽汗海一战,渤海禁军大部溃灭,下场也和神策军差不多,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速速打制攻城器械,圣人已经动身了,耽搁不得。”符存审命令道。

    “大帅,要不要遣人招降?”郑勇问道。

    “大諲撰肯降?”符存审有些不信。

    “兵临城下了,或有机会。”郑勇说道:“这种少年君主,确实容易康慨激昂,壮怀激烈,可一旦受挫,也很容易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反正不费什么东西,遣一二死士入城,试探下也无妨。”

    “也好。”符存审同意了。

    其实郑勇说得没错。大諲撰这种人,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从小锦衣玉食,不可一世。又因为年岁不大,经历的事情不多,心志可能尚未成熟,容易走极端。

    未败之前,充满幻想,认为自己能力挽狂澜,做渤海国的英雄,收获无数荣耀,威望大增,成为一代中兴之主,史书留名。

    惨败之后,灰心丧气,所有雄心壮志被击得粉碎,开始怀疑身边的每一个人,总觉得他们阳奉阴违,要谋害自己。

    这个时候劝降,是有可能成功的。

    而大諲撰的投降,也能有效打击各地官将的士气,削弱他们的抵抗意志。毕竟这会渤海大部分府州还控制在他们自己手里,忠于渤海王室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