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畅游小说> 其他类型> 晚唐浮生> 第二章 林场(4/5)

第二章 林场(4/5)

开支,让人诧异的同时,又觉得似乎在情理之中。

    木料的价格在过去五年内稳步下降,不是需求变少了,而是产出变多了。

    大雪山林场只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林场,事实上在陇右镇,大大小小的林场很多,黄河河面上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木排载着货物顺流而下。到地头后,货物与商人交割,木排拆开卖掉,已经是一种普遍的运输和销售模式。

    诚然,木料产量的大增得益于林场的增多,但林场的增多也意味着从事森林工业的人变多。他们有的是发配过来的罪囚,有的是农闲时打零工的百姓,还有很多是全职工人。

    全职工人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他们不种地放牧,不产出食品,完全靠

    工资收入到市场上采购粮食,养活自己乃至一大家子人。

    这就是市面上食品供给充沛且价格适中的好处。

    粟麦、牛乳、蔬果的价格在灵州诸县已经多年没有暴涨了,便是在凶年,会宁关仓库也会调拨外州粮豆,船运往下游,平抑粮价。更别说,陇右镇的粮食也能顺流而下,运往灵州。

    秋天的时候,你还可以看到浩浩荡荡的羊群沿着黄河两岸北上,到灵州宰杀出售。

    草原上的蕃人也经常过来出售牲畜换粮食,因为他们发现吃谷物更划算,与汉地的经济联系一步步紧密。

    灵夏诸州,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直接种地放牧了。不如转而从事其他行业,免得一起“卷死——种粮收益下降,我就种更多,结果产量大增,粮价下跌,收益继续下降,我继续种更多更多。

    种得越多,收益率越低,就越有种更多的冲动,这就是“卷,也是后世欧洲人操控殖民地农产品、基础原材料价格的重要原因。

    西非的可可种植业者因为国际市场行情看好而盲目扩大种植面积,结果价格被人为操纵暴跌,贷了款的种植业者只能拼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试图回收现金,然而价格进一步跌入谷底,最终破产。与此同时,欧美的百姓却享受到了价格便宜的可可,过上幸福的生活。

    卷,要不得。

    “定西县乡里,起木屋的也不少。王全突然想起了离家甚久的长子,大郎在保义军可还好?有没有在那边起屋娶妻,扎根陕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