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疮疤(求保底月票!!!求订阅!!!求推荐!!!)(4/6)
名副其实的“八朝元老”,叱咤风云近半个世纪,权势甚至比总统还大。
其实呢,和胡佛共事过的8位总统,不少都想炒掉他,然而却没有一个总统真敢动他。原因很简单,胡佛掌控了总统们太多的秘密和丑闻。胡佛最初任调查局局长时,其实权力并不大,那时的调查局只有650个侦探。不过,胡佛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有野心,想把调查局做大做强,就经常向上面的领导游说。
终于,富兰克林.罗斯福当上总统后,同意了胡佛的建议,要将调查局做大。1935年,美国国会同意成立FBI(联邦调查局),胡佛任第一任局长。从此,FBI探员不仅可以携带枪支,还可以在全美境内打击犯罪行为。在胡佛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FBI便成为美国最强力、最高效的执法机构之一。
胡佛是怎样管理FBI的?
最关键的一点是,胡佛要求FBI的所有员工都必须对他一个人忠诚,员工只能回答他一个人提出的问题,哪怕是美国司法部部长,甚至美国美国总统向FBI的特工提问,他们都可以保持沉默。
简而言之:FBI的特工要绝对服从和效忠胡佛。
这其实是很可怕的,军人一样的管理方式。凝聚力、战斗力都强的FBI,迅速成为了美国的核心部门。而在对外宣传上,胡佛也会严格控制FBI的形象。1935年,胡佛成了FBI局长,当时《时代》周刊在封面上刊登了他的照片,经这么一宣传,他个人的名气迅速提升。许多大学和组织纷纷以他为榜样,他的母校华盛顿大学还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从那个时候,胡佛就深知自我宣传的好和妙。
从FBI正式成立开始,美国便刮起了一股FBI风,胡佛也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有的人甚至称他为“美国的耶稣”。在1936年的小学生调查中,在美国最具声望的人物名单中,胡佛位于第二位,而当时的罗斯福总统只排在了第七位。这就是“偶像”的力量。流行文化是美国重要的文化输出,而胡佛也十分看重这一点。为了塑造美国FBI的正义执法形象,他利用了好莱坞电影。为了让电影呈现出FBI的良好形象,从演员挑选、电影场景布置、犯罪片子该怎么拍、FBI特工和罪犯应该怎样描绘等等,胡佛全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