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2/2)



    唯独听到杨胤对段晓棠的评价,略微诧异。

    潘潜自认有些看人识人本事,一个会扛着草靶子和朋友分享糖葫芦的人,真的会嗜杀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段晓棠周边朋友都并非如此。

    如果真要挑一个,祝明月论杀伐果断都更强几分。

    实际在杨胤眼中,潘潜缺的是出身。区区县令之子,寒门陋户,河北农夫,又能是什么出彩人物。

    不过看在宋道平面上,拨冗一见。未来做一门客足矣,若希求迈进仕途,却是痴心妄想。

    皇帝开科举选才,杨胤是万般不同意的。选上一堆言行畏缩、不通礼仪的寒门士子,平白坏了朝堂的风气。

    若杨胤知道潘潜私下写墓志铭写话本补贴家用,说不定得叫随从把他打出去。

    宋道平知道杨胤的喜好,今日不过见一见人留个印象,往后再做计较。捡些能说的,“不论杀性与否,段晓棠将匪寨剿灭一空,去了关中一块顽疾。”

    杨胤:“此人不给自己,也不给敌人留余地,他日没有第三条路走。”

    武将不比文官,没那么看重出身。不过段晓棠之前的职业,比乡野村夫更上不得台面。

    宋道平明白杨胤的未尽之言,“且看她日后造化。”

    段晓棠能在右武卫混得如鱼得水,显然被吴岭抓住痛脚后,立刻表忠心抛弃了白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