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这个提议不错(1/3)
“你就是陈浩,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号,你很有名,公社开会,领导总会提起红旗生产队,提到你的名号。”杜文标跟陈浩握手。上下打量陈浩。真年轻。眼里透着智慧。也很温文尔雅,跟大多数的农民干部形象很不一样。实在难以想象,就是这个年轻人,敢第一个搞分田到户,把副业开到了县里,引起花山公社,包括周边公社的震动。“这是我的荣幸,要是有提到我不好的地方,请告诉我,我一定虚心的接受批评,人得要敢于批评,敢于自我批评,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陈浩笑着道,“虚心使人进步,接受批评,是为了防止思想生锈嘛。”这话说的舒服。杜文标对陈浩第一印象不错。也有点明白为啥陈浩能把红旗生产队搞的有声有色,就这谈吐,说话的态度,至少跟人打交道方面就让人挑不出半点的毛病。“红旗生产队的村民都参与分田到户了?”杜文标问道。“参与分田到户的目前只有一半户数,剩下的也有意愿,不过得等到年底,这会儿正是农忙的时候,没有空闲,也不要进行决算,田地不好划分,得要空闲的时候才有操作性。”陈浩道。对外,陈浩都是这一套说辞。实际则是在敲打陈大刚等没有一开始就支持自己的村民。王红梅身上的刺已经拔掉了,陈大刚身上的刺也已经软化了。整人有很多法子,不一定要动手动脚,从经济上让对方折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村民的人均收入,真的有七八十块钱?刚这姑娘说的话都是真的,是红旗生产队的实际情况?”杜文标又问道。他看了眼陈小婷,怀疑陈小婷太年轻,是不是不了解实际的情况,说错了。“她叫陈小婷,去年参加高考,考上了上海的复旦大学,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放在整个长丰县,也没几个人能考上复旦大学。”陈浩道。“她虽然年轻,但在上大学之前,也参与了红旗生产队的生产,还干过记工员的工作,干的很不错,对队里的情况很了解。”“她没有夸大,说的都是队里的实际情况。”杜文标抬起头,看了眼身后的招待所,食堂,还有队委办公室。又看了看周边的村民房屋。比他所在的大队要强不少。“收入怎么能提升这么多的,靠的是副业?”杜文标问道。“没错,就是副业,大棚里头能种植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啥意思?就是大冬天的,温度低,本来就只有萝卜,白菜,但在大棚里,温度高,能种的瓜果蔬菜多,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