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你这进步的是不是有点快了?(2/7)
而在中途修正能力方面,华国的嫦娥系列展现出了中途修正能力,如果是全自动的话,那需要更强的鲁棒性。”
阿廖沙和亚历山大都是这次跟着一起来的专家。
前者负责的是火箭发射中的轨道计算,后者则是参与通信技术。
二人面面相觑后,低声讨论起来。
阿廖沙在说完后,亚历山大补充道:“我不是说这两个环节不难,而是说后续更困难。
像地球轨道插入也好,跨月注入、中途轨道修正、月球轨道插入这些,要求的是精确计算。
过去华国航天的精确计算能力做到了80分,现在林教授他们无非是把80分提高到了90分,或者95分。
这已经有基础了,从技术角度来说,也有很多解决方案,无非是理论上的解决方案,你用在现实中的适用程度。
林教授作为数学大师和航天专家,他的判断能力毋庸置疑,他只是选择,也能选出最好的方案来优化过去的技术。
我认为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下降和着陆。
这个过程是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华国航天没有,NASA也没有。
南极地区布满了高山和陨石坑,其中永久阴影区域常年无光,你采取视觉导航方案的话,边缘低角度阳光会有严重影响。
你想想,月球阴影区域温度在零下的203摄氏度,阳光区则是54度,你很难在地球上找到类似的场景进行测试。
这才是最难的。
至于NASA的Lunar Node-1方案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要真把它放在如此复杂的场景里完全不能用!”亚历山大摇头晃脑,脸上写满了惊讶和赞叹。
大家过去都差不多,都是考七十分,充其量这几年华国有钱有资源有投入之后,从七十分窜到了七十五,这里说的是航天整体,结果不声不响对方冒出来一个能考95分的变态,比之前的第一、考80分的NASA还要遥遥领先。
不由得俄国专家们不震惊。
而亚历山大所提到的Lunar Node-1方案是NASA提出的,是一种靠无线电信号,旨在支持着陆器、地面基础设施和宇航员三者之间共同构建起精确地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