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4章(3/4)



    不是不想帮忙,而是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虽然跟天神不对付,但也不能昧着良心说神粟颗粒无收之类的吧。

    “墨家小子,只要实事求是,某愿为你摇唇鼓舌!”

    小墨笑着说道:“孔先生只需发表一篇《谷桑之争》即可,这种小文章,对先生来说易如反掌。”

    孔黑子哈哈大笑。

    确实不难。

    谷桑之争,由来已久。

    天下诸国,为了多获取财富,通常会鼓励甚至强迫百姓在房前屋后以及空地上种植桑树。

    当这些地方都占完了,种满了,就只能将农田改成桑田。

    对于此事,百姓通常是不乐意的。

    因为桑树长大得好几年,这几年时间里,没有任何收成。

    其次是养蚕很累,非常累。

    关键时刻,甚至几天几夜不合眼。

    而最终的劳动成果,都被官府拿去了。

    官府收购生丝的价格通常极低极低。

    而且必须卖给官府,不得高价卖给外人。

    养蚕制丝确实挣钱,但老百姓挣不到这个钱。

    除此之外,种植桑树必然挤压稻谷的种植面积,减少稻谷收成。

    老百姓就指望这些粮食糊口呢。

    一旦遇到点天灾,收成减少甚至颗粒无收。

    老百姓要么饿死,要么逃荒。

    而绝大部分是饿死在逃荒的路上。

    所以,哪怕百姓明知道种桑养蚕很挣钱,却依旧坚持种稻谷。

    因为种桑,有99%的机会发财,只有1%的机会饿死。

    然而,即便发财,也是昙花一现。

    官府有一百种方法让你迅速返贫。

    而这1%的饿死概率,绝对是全家饿死。

    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一个不留。

    官老爷、富贵人家能扛得住这1%,他们不在乎。

    而穷苦人家,铁定扛不住。

    所以,活下来的百姓都知道一个朴素的道理。

    想不挨饿,就种粮食。

    想不断子绝孙,就多种粮食。

    手里有粮,心中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