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畅游小说> 历史军事> 汉官> 第7章:万事皆有缘由【4K】(2/5)

第7章:万事皆有缘由【4K】(2/5)

后院与邴原讨论郡学事宜。当得知这两老头聊着聊着忽然争吵起来时还有点诧异。于是当其他人还在风尘仆仆赶来凑热闹的时候,魏哲已经在第一线吃瓜了。……卢植和郑玄之所以从叙旧衍变成辩经,其实源头还在魏哲。由于魏哲治《礼经》,故此郑玄和卢植都赠与了郡学一套自己的注解。今文经学虽然不承认《三礼》的存在,但天下士子却大多早已接受。不过即便是古文经学一派,对《礼经》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比如郑玄的《三礼注》与卢植的《三礼解诂》就分歧颇多。郑玄与卢植就是在谈及“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一句时吵起来了。这句话乃是出自《礼记·曲礼下》,原文为:君子已孤不更名。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大概的意思就是:在父亲去世后成为孤儿,突然发迹变得显贵,不为自己去世的父亲定谥号。因为那样做似乎嫌弃父亲贫贱,不配为贵人之父。居父母之丧,在未葬之前,应研究丧礼;已葬,应研究祭礼。居丧期满,恢复正常,就可以讽诵诗歌了。居丧时不谈乐事,祭祀时不谈凶事。在办公的地方不谈论有关妇女的事。本来古文经学对于曲礼中这条的理解没什么问题。但谁让本朝频频出现小宗入主大宗的例子呢。于是,子为天子而父为臣的矛盾情况就不止一次的出现了。古文经想要取代今文经为官学,自然要对社会上所有现象给予解释。故此对于这种特殊情况郑玄给出的行为逻辑则是:子事父,无贵贱。不得不说郑玄不愧是公认的天下宗师。后世汉人某些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都可以说是他塑造的。什么叫不朽?郑玄这种其实算做到一半了。然而政治家或许是思想家,但思想家却未必是政治家。相比于宦海浮沉几十年的卢植而言,郑玄到底还是有点理想主义。比如在两人在聊到早年的一些旧事时,郑玄的话就让卢植坐不住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窦太后无礼,方遗祸汉室多年。要知道郑玄和卢植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如果算上当年被跋扈将军梁冀废的天子,他们甚至算是历经六帝。很多年轻士子从典籍中看到的前朝剧变,他们其实都是见证者。当下年轻士子只从典籍上看见桓帝驾崩之后窦太后临朝期间委任贤臣陈蕃辅政,处死挑起党锢之祸的宦官管霸、苏康,起用李膺、杜密等遭受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