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杀人诛心【1/5】(2/3)
句?”“攻心除根,认祖归宗!”闻听此言,魏哲当即猜到了点什么,众将却迷迷糊糊。戏志才见状也不卖关子,直接道:“三韩诸国虽灭,但蛮夷本性难移,若是不加以引导,恐怕日后难免会生出些许叛乱。”“可若是令此辈不以东夷人自视,那叛乱的风险自然小多了。”太史慈闻言当即诧异道:“这怎么可能?”“简单,溯源即可!”只见戏志才嘴角微翘的解释道:“前汉之时,箕子朝鲜为燕人卫满所灭,末代国君箕准曾流亡三韩之地,花费数年一统三韩,自号韩王。后箕氏韩国虽二代而亡,但箕准终究统治了三韩之地数十年。”说到这里,戏志才不由哈哈一笑道:“既如此,此辈不正是箕子遗民吗?”魏哲闻言会意一笑,顿时便明白了戏志才的用意。还真是,箕子确实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毕竟当初商朝灭亡之后,箕子便率领商朝的遗老故旧数千人在朝鲜定居。由此可见,箕氏朝鲜国实际上与华夏同源。而箕氏朝鲜灭亡之后,末代国君箕准又率残部数千人一统三韩。如此一来,三韩人自然也算是与华夏同出一源,非东夷人也。毕竟三韩之地上真正的纯种的鸟夷人早就不存在了。念及此处,魏哲当即有了新的灵感:“此言甚是,日后在编户齐民,重立乡社的时,或可再立一座【箕庙】,内设庙祝一位,代行诸般祭祀礼仪,使之日日宣讲三韩之人的起源,如此或许二代之后便再无东夷人!”毕竟祭祀这种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属于精神需求。如果汉人不填补,那么东夷人自然会按照旧有的习惯去祭祀。而见魏哲这么一说,戏志才顿时深以为然。“若能如此,此策定能事半功倍!”无论是戏志才还是魏哲都不担心此策没办法实施。毕竟箕子可是孔子在《论语》中亲口认证的“殷末三仁”!甚至《尚书》还有记载,商亡周兴之后周武王曾向箕子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箕子于是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教于武王。对于崇尚三代之治的儒家来说,箕子不仅不是外人,还是祖师爷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说【箕庙】是淫祀,恐怕天下大儒第一个不答应。不过谈完这些事情后,魏哲总感觉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直到公孙昭一脸期待的询问魏哲,是否也要效仿本朝大将窦宪在弁韩找一处名山勒石记功时,魏哲这才恍然。要知道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与窦宪的燕然勒功,可都是武将心中的顶级荣誉。虽然三韩不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