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烂泥扶不上墙【4K】(1/5)
话说袁术这次之所以悍然在寿春称帝,其实不完全是为一己私欲。他之所以自称仲家天子,也是一种政治手段。毕竟有眼光的人终究只是少数,绝大部分都只能看到眼前一亩三分地。比如袁术麾下,在他大封群臣、封赏全军之后就士气大振。放眼望去,俱是军侯升司马、司马升校尉,校尉变将军。至于原来的袁军大将,这回也是个个“飞黄腾达”。比如纪灵便受封“大将军”;张勋升任“车骑将军”;桥蕤则封“后将军”兼九江太守;李丰、乐就、梁纲等人则分任前、左、右将军。刘勋亦授“征南将军”,负责攻略江东之地。这些武夫可不管这是哪家天子的圣旨,只要能升官发财他们就高兴。军心、士气上去了,战斗力自然也就能上去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袁术称帝确实能凝聚人心、增强战力。不过这支兴奋剂也是有时间效力的,短期尚可维持,时间一久就难说了。故此在称帝之后次日,袁术便兴师动众的开始南征。对于尚且还没有臣服的扬州诸郡,一边高官厚禄的招降,一边大军威胁。这个操作看起来貌似也没什么问题。一手官帽子,一手枪杆子,别提多好用。当年光武帝刘秀称帝之后便是靠这招一箭不发而下数十城。但问题在于袁术不是光武帝,他这个仲氏天子的官位没什么诱惑力。除了他麾下的文武认之外,扬州各郡压根就没有当一回事儿。袁术的圣旨出了九江郡,也就是在丹阳郡有点作用。不对,在扬州其他地方倒也能起作用,不过是副作用!比如庐江太守陆康在收到了袁术的圣旨之后,二话没说便斩了使者悬首示众。消息传回寿春之后,当即令尚且沉浸在称帝喜悦中的袁术暴怒。打人不打脸,这么不给面子还了得?盛怒之下的袁术当即大军齐发,直接下令汝南、九江、丹阳三郡夹攻庐江。至于他这个仲家天子更是御驾亲征。当然,说是这么说的,实际上袁术这个好逸恶劳贵公子怎么会上前线呢。他所谓的御驾亲征不过是坐镇合肥一线,指挥九江方面的大军攻打六安罢了。至于檄文之中更是号称已经准备率领十万兵马,马踏庐江,征讨叛逆。不过饶是如此,这份压力对于庐江郡来说也是不小了。消息一经传出,扬州其他郡县还真有点被吓住了。其实扬州拢共也就只有六郡,其中丹阳郡本为袁绍附庸,后被吴景率领孙策余部所占,算半独立。九江太守刘邈则与扬州刺史陈温一道被袁术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