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连锁反应【4K】(2/5)
要当一个孤家寡人吧!许久之后,魏哲终于想开了。孤家寡人就孤家寡人吧,大道独行,心安即可。这般想着,魏哲终于缓缓划去了纸上的“齐”“燕”二字。诚然,这二者都是他的基本盘,元从老臣多出这两地。然而正是因为他们太强大了,魏哲才不能选这二字为封号。否则有了国号的加成,日后朝堂的势力就真的要失衡了。纵然魏哲在时可以高枕无忧,随意驱使,但继承天子呢?这就好比明初的淮西勋贵,太强大了反而成为一个缺点。故此淮西勋贵对老朱依旧忠心耿耿,但他依旧辣手处理了大部分老兄弟。随即,魏哲又果断从纸上划去了“晋”字。原因无他,恶心尔!只能说“晋”字着实可惜了,被司马家沾上之后连带着也遗臭万年了。即便魏哲并不迷信,也不想给自家添堵。在“赵”字上面犹豫片刻后魏哲还是继续打叉。不过这次众臣上书的封号可不止这些。其下还有周公、韩公、魏公、徐公、辽公等封号。其实“周公”之号魏哲还挺满意的,只可惜周公旦的名声太大了。若是选择这个当做封号,魏哲担心传递出错误的信号,让天下人误会。一番挑挑拣拣之后,魏哲看着纸面上残留的“魏”字终于缓缓点了点头。排除了所有不合适的,那么剩下来这个纵然再不合适也是最好的选择了。不过国号与皇帝姓氏相同,这回还真是家国一体了。恐怕后世盘点前朝的时候,少不得要把他家单独拎出来说说。不过话又说回来,像这样的例子华夏古代也不是没有。南北朝时期的陈朝,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皇帝姓氏和国号相同的正统王朝。陈霸先以姓封王,然后以姓立国,这才有了南朝陈的存在。……十日后,政事堂。由于这段时间的辩论,各方早就吵得不可开交。在外的郡守、将军闻言之后也纷纷上书表示自己的态度。一句话:甭管封号是什么,他们都一概赞成。甚至随着争论的升级,邺城各方也卷入到这场大议之中。关于魏哲的封号也逐渐成为冀州各地的舆论焦点。不过让魏哲欣慰的是,民间大多只是在争论封号,倒是无人表示反对。至少明面上没有什么名士、儒生敢在这种事情上指指点点。换个角度来看,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民义基础呢!然而最终的争论的结果让很多人都出乎预料。被外界广泛看好的“齐公国”“燕公国”竟然落选,反而是“魏公国”中标。那日在政事堂中,魏哲在一众文武将校的推举下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