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畅游小说> 历史军事> 汉官> 第131章:兵、匪的灵活标准【4.3K】(3/5)

第131章:兵、匪的灵活标准【4.3K】(3/5)

就是阴差阳错间让王允上位了,否则若去年在长安执掌朝政的是荀攸,那么天下恐怕又是另一番局面,至少不会朝令夕改,反复无常,让凉州军闹得不可收拾。当然,荀攸虽强但辛评等人也没有全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辛评又道:“长文当下在哪?”荀谌略作思索便开口道:“如今当随元方公避难徐州,寄居邳、郯旷野。”闻听此言辛评心中微松,立刻果断道:“那就再去一封信。”两人口中的元方公,其实便是陈群之父陈纪。陈纪则是“颍川四长”之一的陈寔之子,且与父亲陈寔、弟陈谌并称“三君”。早期由于党锢的缘故,陈纪无法出仕,于是他便潜心钻研典籍学问,发奋著书三十余万言,时人号曰“陈子”,认为其著述“言不务华,事不虚饰”,合圣人之道。只是乱世之中纵然是圣人来了也无可奈何。比如陈纪本被任命为平原相,但是黄巾流民却不管他是什么“三君”“陈子”。于是早在孔融之前陈纪就被青州黄巾攻破郡县,不得不带着儿子陈群避祸徐州。眼下冀州人手紧张,辛评自然不会放过陈氏父子这样的颍川郡头面人物。随即三人经过一番盘点,很快又将避乱荆州的赵俨、杜袭、繁钦三人加入名单。至于钟繇两人倒是想邀请,只是眼下他还在长安和郭汜,李傕等人虚以逶迤呢。别看颍川士人在天下享有盛名,但他们能在魏晋之时占据朝堂高位主要还是因为成功押注曹操,这才得以势力大涨,为天下士族魁首。实际上若论名臣数量与质量,青徐士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摇篮。只不过原历史中青徐之地未逢明主,这才四散飘零,无所彰显。如此也就难怪辛评如此紧张,不搞什么待价而沽的套路了。毕竟若是等着魏哲去征辟,恐怕颍川士人真就要连一口肉汤都喝不上了。然而归家之后,荀谌想了想还是决定再给郭嘉写一封信。别看郭嘉只是颍川郭氏的旁支,不像郭图声名在外,但荀谌却知此人有奇才。实际上袁绍拿下冀州之后,在郭图的邀请下郭嘉就曾经北上面见袁绍。只是一番交谈之后郭嘉却颇为失望,私下里对辛评、荀谌等人道:“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之定霸王之业,难矣!”最后他不顾郭图的挽留,径直离开,因此也令辛评十分不满。要知道当初荀彧虽然同样没有看上袁绍,但却没有把话说得这么直白,只是默默离去,而郭嘉这么一说岂不是在骂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