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畅游小说> 都市言情> 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第403章 拐杖的作用(2/4)

第403章 拐杖的作用(2/4)



    已婚的,东家一般加个姓氏称呼,如王妈,张妈之类。未婚的叫小大姐,多是跟着有做保姆女佣的长辈从老家出来做活。



    长辈娘姨给东家引荐,带徒弟一般学规矩,打下手。几年以后,长辈娘姨告老还乡,这些小大姐也就接了班,继续在东家做工。



    大户人家里,待遇好,条件好,用娘姨管家佣人这些,讲究都是世袭,知根知底。



    沪海人称这叫“养家个”,娘姨即使是告老还乡,东家还会得定期给寄生活费,算是退休金,一直到去世。



    去世时,东家还得派家里的晚辈去娘姨家送终。



    都说沪海人情淡薄,但这种,老沪海时期的人情世故,却一点不少。



    乔阿娣的外婆,母亲就在张家做了一辈子的娘姨。自己也从小大姐开始做,只不过解放后,新社会,被街道安排去了食品厂做工。



    不过退休后又回了张稚琇身边,依旧按着老称呼,叫老太太“二小姐”。



    这几天见住在这儿的李乐,每天不是读书就是写文章,又听到二小姐说这孙子是燕大的学生,“小先生”顺嘴就叫了出来。



    再加上性子和善,会做菜也能摆弄家务,更重要是长得“老登样额”的李乐,倒是比对郭铿来的更亲切。



    两老一少,这几天在小院里,轻松惬意。



    李乐似乎又找到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和燕京王世襄老爷子那里都是古籍旧藏,还有长安付清梅的书房里,各种军事地图、作战手册训练大纲和情报分析之类的不同。张稚琇那间硕大的,整墙整墙的书架上,满满塞进去的,都是硬皮厚本的近现代和外文的书籍杂志。



    三几年的《TIME》这里有,印着商务印书馆的一九一九年日期的《爱弥儿》这里有,全英文的《莎士比亚》,全德文的《普鲁士法典》,还有原版的《新青年》、《每周评论》。



    李乐甚至在这里发现了周先生签名题字的《呐喊》和《彷徨》。



    似乎从书架上拿出哪一本打开来,都带着时代的气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